版权所有:365bet线上注册社Copyright@2014,Construc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上海杨浦区营口路588号 18楼 邮编:200433 电话:021-63216799
沪ICP备14023239号
时间:2017年01月06日 来源:365bet线上注册 作者:本报记者
伴随着岁月急匆匆的步履,我们送走2016,迎来2017。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建筑业身处结构调整与转型发展的深水区,在调整与提升中,行业发展颇有一些热词被反复提及。我们不仅是对行业热词进行一番梳理,也借此勾勒出中国建筑业正在酝酿的深刻变革。
热词一:工匠精神
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此后,“工匠精神”就成为了总理使用的高频词,并迅速在全国各行业流行开来,更入选了年底评出的“2016年十大流行语”。
在建筑业,“工匠精神”并不是个新名词,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特别是集匠心、师道、圣德于一身的鲁班精神,其实就是“工匠精神”的传统诠释。如今,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这一代表中国建筑行业全国质量最高水平的奖项,传承着鲁班精神,正在续写中华建筑史的工匠传奇。
然而,除了有令人骄傲的中国技术、中国速度,如今的建筑业还充斥着各种乱象:违法违规时有发生,建筑物渗漏等质量通病成为顽症,施工安全也一直是行业的一块心病……究其原因,除了体制积弊、法制不健全、问题导向错位之外,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工匠精神的缺失。2016年,“工匠精神”不仅再度回归大众视野,也为正处于转型升级中的中国建筑业敲响警钟,提醒我们需要在职业教育中植入鲁班文化,重视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建立健全有利于工匠精神养成的制度体系,牢固树立滋养工匠精神的价值体系。
“工匠精神”的塑造并非“一日之功”,所以,它不仅仅是2016年度的热词,也会有着长久和旺盛的生命力。今后,期待我们把“工匠精神”真正注入建筑业的方方面面,让它持久地发光发亮。在此辞旧迎新之际,让我们用“工匠精神”为建筑业书写上一年度总结,也为新一年的建筑人描绘奋斗的蓝图!
热词二:清理保证金
2016年6月23日,国务院下发《关于清理规范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的通知》,要求除依法依规设立的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工程质量保证金、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外,其他保证金一律取消。此举一出,建筑企业一片点赞之声,一场轰轰烈烈的工程保证金大清理运动由此拉开帷幕。
7月13日,住建部和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切实做好清理规范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一个企业不落、一个项目不落”。随后,各地相继出台实施方案,加大了保证金的清退力度。同时,住建部也每月发布各地清理规范保证金工作情况通报,确保按期完成任务。截至11月底,北京、辽宁、吉林、黑龙江、湖南、广西6省(市、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应取消的保证金已全部退还相关企业。各地共清理出有关部门或建设单位未按时返还和超额收取(预留)的投标、履约、工程质量和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共计2281997.83万元,涉及企业31287家、项目29599个,已返还1291313.27万元。各地清理出应取消的保证金共计2853676.82万元,涉及企业31294家、项目30878个,退还2627681.33万元。
五花八门的保证金占用大量资金,曾是建筑企业背负的一座大山。特别是在建筑市场资金面紧张的情况下,大量保证金被占压成为了建筑业企业生死攸关的大问题。清理规范过多过繁的保证金,有利于降低建筑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强建筑企业的经营活力,维护建筑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希望2016年在热词榜上占据一席之地的“保证金”,今后能彻底告别公众视野。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将来在实践中,随着各种诚信体系的建立,社会诚信意识的增强,此次保留的4项保证金也将逐步取消,用违约罚金代替。”让少背一座大山的建筑企业更好更快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
热词三:PPP
PPP是近两年来当之无愧的热词。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密集出台了多项PPP政策文件,以推动、引导PPP项目实施,同时得到各级地方政府的积极响应,并纷纷推出PPP示范、试点项目。
根据财政部PPP中心数据,2015年底各地推出进入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的PPP项目6550个,计划总投资额8.7万亿元。截至2016年10月31日,这一项目数量则达到惊人的10685个,投资额超12.7万亿元。“过犹不及”、“欲速则不达”是现如今PPP要面对的窘境。
去年12月9日的全国财政系统PPP工作推进会上,财政部PPP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部长史耀斌在肯定这三年PPP改革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毫不避讳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PPP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现象”。
目前国内PPP项目的建设运营,分别由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指导,各自发布政策指南和合同范本,各自推出示范项目,建立各自的项目库。随着PPP模式深入人心,潜在的如专门法的制定,以及如何展示政府契约精神、建立平等合作关系、设计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提供有效的资金解决途径等问题也逐渐引起重视。2016年9月7日,上海发布《上海市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建立合理的投资回报机制”;湖南在《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扩大有效投资推动调结构稳增长的意见》中提出“对一些PPP项目给予前期费用补助”。一系列旨在规范PPP项目的法规机制正在加快建立,顶层立法也在加快推进中,针对PPP不规范操作的检查、督查力度也不断加强。
期待新的一年PPP模式能慢慢走向理性规范发展,脚踏实地,行稳致远。
热词四:四库一平台
大企业饱和、小企业饥渴,执业资格证的挂靠乱象由来已久,并由此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挂靠经济”。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建筑市场中各方主体的信用缺失。一些建设单位不按工程建设程序办事,强行要求垫资承包,肢解工程发包,明招暗定,拖欠工程款;一些承包企业层层转包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导致质量和安全问题;一些监理、招标代理、造价咨询等中介机构办事不公正,扰乱了市场秩序。“四库一平台”短短五个字,在建造师领域投下一枚微型炸弹,对建筑业的影响是里程碑式的,年度热词当之无愧。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发《关于启用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的通知》,新平台已于2016年11月30日正式上线运行,并强调各省进一步完善平台功能、丰富业务应用、提高数据质量。随着 “四库一平台”的正式启用,尤其是2017年社保系统有望实现全国联网,将对资质申报、人员挂证、项目建设过程监管产生重要影响。江苏省通过数据对比就一次性查出400余人在多家单位注册挂靠。同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经下发文件,设计资质申请的业绩数据都来自于平台信息,这将从源头封堵住资质申请的弄虚作假。
要彻底终结“挂证”现象,不仅要提高制度门槛和加大监管力度,严查资质申报真实情况,还要建立更为科学的企业资质评价体系,减少和降低一些不必要的指标要求。“新平台”正式启用后,对“挂证”、“资质申请”究竟还会带来怎样的影响?这需要市场去检验,2017年,让我们继续关注其趋势和动向。
热词五:城市更新
中国还有1亿人在城市的棚户区里生活……在新城区开发建设的同时,城市更新的话题更多出现在人们的视线,全社会开始思考什么样的城市更适合居住。
2016年“拆”字在全球颇为流行,更成了某时装品牌的图案元素。世界的眼里,中国的拆迁与拆违声势可见一斑。另一边,2016年还有一个流行词叫“微改”,与“大拆大改”比较,“微改”的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要低廉得多,一年里诞生多档以改建、修缮固有建筑为主题的电视节目并引起社会热议,足见大众对于改造的概念有新的认识:有时“改”比“拆”更好。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6年2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该文件的出台对于中国城市更新进程意义非凡,提出现阶段城市更新的主要任务和目标:需要推进城市修补和有机更新,解决老城区环境品质下降、空间秩序混乱、历史文化遗产损毁等问题。住建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于2016年7月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要求2020年前将培育1000个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这将有望改善各地“千城一面”的尴尬境地。
城市更新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夹杂着社会各个层级、个体之间的利益。10月份发生的浙江温州22人遇难的自建房倒塌事故暴露出城市更新进程中还存在政策、资金、历史遗留问题等推进阻力。更畅通的审批通道、更灵活的融资方式、更科学的规划是确保城市更新步入“绿色通道”的三大关键因素。
热词六:装配式建筑
打开搜索引擎,输入“装配式”后会立马跳出来超过1000万个搜索结果。被评为年度热词,“装配式建筑”当之无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更明确了健全标准规范体系、创新装配式建筑设计、优化部品部件生产、提升装配施工水平、推进建筑全装修、推广绿色建材、推行工程总承包、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等八项重点任务。这预示着“装配式建筑”从2016年开始的若干年内将成为“热词”,也预示着中国建筑业生产方式的一次革新。
2016年从中央到地方关于加快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政策相继出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30多个省市出台了装配式建筑专门的指导意见和相关配套措施。一方面体现了各级政府贯彻落实中央政策的决心和执行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在装配式建筑在操作层面仍然存在推广的阻力,相信从鼓励政策上消化企业短期增加成本将大大提升市场对装配式建筑的接纳程度。
目前我国部分施工企业已有能力实现施工现场部分钢筋结构、模架和部品配件化生产。在建筑形式上,预制装配建造模式也被第一次应用到高架桥项目。从长远看,建筑工业化将是大势所趋,而住建部于2016年10月批准建立第一批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便是建筑业工业化重要战略部署,其规模化效应将在一定时期内发挥作用。可以清晰看到,装配式建筑将成为中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助推器。
热词七:营改增
2016年5月1日开始,建筑业与国内其他行业一样,完全走出了营业税时代,进入了增值税时代。作为中国税制改革的重头戏,这项改革必然引起包括建筑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的热议。
主流的解释认为,营改增影响到企业、政府等多种主体的利益,涉及到产业升级、中央和地方财税关系、税收征管机制改革等多个领域,是一套旨在减轻企业税负,增加企业发展动力的系统性改革。而有意思的是,从几年前传出营改增的消息,到2016年5月1日前的一段时间里,这项改革在建筑业内的反映多少还是有点让人担忧的。一些企业,包括专家对营改增后建筑业的发展看法并不一致,甚至有人认为11%的增值税率将增加企业的负担,因此希望国家能予以重新考虑。更有意思的是,随着这项改革新政的落地施行,5月份、6月份……. 愿意对这个问题“多费口舌”的人越来越少了,而参加各类营改增培训、研讨、调整相关管理制度的企业越来越多了——当然,这还不能说建筑业企业对营改增将增加企业税负的担忧完全解除了。
最有意思的是,去年12月,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对建筑业税收情况的统计显示:截至去年11月,建筑业实施营改增后的税负下降了3.75%。记者在此消息发布后的第一时间采访了几家国有企业,结果表明,这一数据与建筑企业营改增后半年多的实际情况大体相同。有一位企业负责人甚至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只要是规范经营,营改增以后的建筑企业税负应该是下降的。
营改增会给建筑企业的发展带来什么?能有效减轻税收负担;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市场活力;促进企业规范经营。这样的回答现在大家可能比较愿意接受了。
热词八:国企改革
自2015 年 9 月份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发布后,国企改革驶入快车道,“1﹢N”的顶层设计体系建设成形。从2016年2月25日,国务院国资委首度披露“十项改革试点”落实计划,到7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上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尽快在国企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成效;从7月2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动中央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形成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跨国公司”,到10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不动摇……“国企改革”成为了贯穿全年的高频词。
2016年是国企改革的落实年,“改革”列入了国有企业发展的关键内容,建筑行业国企改革风生水起亮点频现。中央企业层面:中铁二局注资中国中铁获批,将主业变更为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中国中材集团无偿划转进入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更名为中国建材集团,合体提升竞争力。地方企业层面:上海国资委发布国企混改操作指引,上海建工等国企员工持股试点相继公布实施。
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国内建设高峰期已过,建筑企业提升业绩和估值的核心因素已经从行业红利转变为内部效率的提升,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股权激励等国企改革的推进都给建筑企业带来实质性的利好,有望提升国企管理效率,提升整个行业的估值中枢。
热词九:一带一路
2016年是我国“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我国与沿线国家全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年份。“一带一路”建设“先锋部队”的工程建设业界继续高歌猛进,前11个月,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134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投资总额的8.3%,与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1004亿美元,同比增长40.1%。
对于多年来致力“走出去”的建筑业企业而言,“一带一路”为他们走出国门提供了发展机遇,因此将企业的愿景置身于国家发展的宏大背景中,加大在人、财、物等方面的投入,更好地融入、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将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期转化为企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收获期,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而一些缺乏海外市场经营经验的企业,也通过借船出海的方式,先在海外市场积累经验,慢慢培养自己海外经营的能力。
以“一带一路”为绢帛、以创新合作为笔墨、以共谋发展为气韵,与世界共同绘制的合作共赢壮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到处显现我们建设者的身影……
1月10日,三峡集团承建的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主体工程开工。
1月21日,中国与印尼合作建设的印尼和东南亚第一条高速铁路——雅万高速铁路开工。
2月27日,中国政府优买项目、中铁隧道集团承担的中亚最长隧道——乌兹别克斯坦安格连至琶布铁路甘姆奇克隧道全隧贯通。
正在建设中的项目还有,由中国路桥公司承建的肯尼亚自独立以来最大的基础设施项目——蒙内铁路和由云南建工集团与万象市政府共同开发建设的老挝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
这些仅仅为众多建筑业企业投身“一带一路”建设的一个桥段。
热词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今年中国经济领域最引人注目的热词之一。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外部压力和内生性要求,同样使得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在2016年度的建筑业内骤增。
从外部看,固定资产投资下滑,给建筑市场带来很大的发展危机;增幅的快速下滑,使新签合同额首次出现近10年的同比负增长。“双滑”对中国建筑业原有发展模式提出明显的挑战。从内生性来看,整个行业发展的“粗放”特征没有改变;企业和市场管理方式、思维的落后仍然显见;产能过剩的痼疾并无缓解;伴随房地产低迷而加重的拖欠款现象愈加普遍…..
据权威人士解释,“供给侧改革”是一种寻求经济新增长新动力的新思路,主要强调通过提高社会供给来促进经济增长。很显然,这一改革的落实对建筑业的发展是有巨大推动作用的。
那么建筑业的供给侧改革应这着眼于哪些方面呢?专家认为,一是生产方式方面,必须改变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粗放式的生产方式,推行建筑工业化和生产经营集约化。二是要素投入方面。应改善劳动力的供应、加大创新要素的投入、加强建筑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三是产业结构方面。需控制产能过剩类行业工程的增加,加大民生类工程和绿色、智能类新型建筑工程的投资和政策支持。四是配套措施方面。需加速和深化建筑业简政放权、持续推进市场化;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降低建筑企业税务负担;丰富企业融资渠道。
可喜的是,从建筑业的年度发展情况看,这项改革的步伐正在加快,无论是建筑工业化、行业创新发展、市场监管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等诸多方面。
(本报记者:孙贤程、梁惠成、徐敏、黄丹、时永庆)
版权所有:365bet线上注册社Copyright@2014,Construc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上海杨浦区营口路588号 18楼 邮编:200433 电话:021-63216799
沪ICP备14023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