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身体瘦小,别人总想欺负他、挑衅他,马云从不惧怕:“打得赢要打,打不赢也要打。”这种一往无前的强悍气势,让那些高大威猛的孩子也对他避让几分。
但他解释说:“我常打架,但是不爱打架。”他很少为自己打架,频频出手是为了保护朋友免受欺负。此时,马云重情重义的性格逐渐显露,这成为他日后凝聚团队的重要力量。
家长和老师们看到的马云是这样的:头破血流是常有的事,甚至警察找上了门;学习成绩差,数学往往不及格,有一次甚至考了1分;因为打架记过太多,马云被迫转学,但转学后的马云继续践行他的“英雄路”,毫无“悔改”之意……
试想,如果他当时屈从于大人的期待,或许家长能满意,老师能高兴,只是不知道,还有没有今天的马云。所幸,他的“倔强”和“自我”足够强大。
马云把那份情义倾注到学生会工作中,尽其所能地帮助同学解决各种困难。
有一次,有个同学学习成绩很好,却犯了小错被取消考研资格,面临分回农村的命运。马云花了两天时间找班主任、系领导甚至院领导,最终说服他们恢复了那位同学的考研资格。事情过去了,马云也就忘了。想不到,十年之后,当他正处于艰难之时,这位同学主动找到他并“涌泉相报”。
他以英雄的标准要求自己,正义感、勇敢、善意、坚毅……这些人性美也在塑造着他的人格,并为他聚集了一群肝胆相照的追随者,其中很多是了解他的同事和学生,如韩敏、周悦红等,他们组成了创立阿里巴巴的“十八罗汉”。
因而,20多年后,当马云在多个场合声称:“天下没有人能挖走我的团队。”客观地说,这不是狂妄,而是对事实的陈述。
与其说命运想再给他机会,不如说他善于汲取隐含在环境中的正能量。
少年马云考了两年才考上一所极其普通的高中,其中一次数学得了31分;第一次高考,数学只得了1分,第二次考了19分……这三份大考成绩单,能准确反映他的学业水平:学习成绩差,偏科严重,数学差得一塌糊涂。
他的数学老师曾绝望地说:“马云,你的数学真是无可救药,如果你能考过60分,我的余字倒着写!”
在第一次高考成绩面前,马云充满了挫败感。他跟表弟到一家酒店应聘服务生,结果表弟被录用,自己惨遭拒绝,老板给出的理由很简单:“我们酒店需要的是相貌端正、身材高挺的服务员,可你又瘦又矮,长相嘛,我也不说了。”
说起马云的长相,美国《福布斯》杂志曾经这样描述他:“颧骨深凹、头发扭曲、露齿欢笑、顽童模样、5英尺高、100磅(约91斤)重。”
马云无语:难道长得难看也是我的错?在马云的求职生涯中,因为长相被拒,至少有两次。后来他做过秘书、搬运工人,再后来,不得不通过父亲的关系,蹬三轮送书。
路遥的《人生》。书中的主人公高加林有才华、有理想,屡次被命运捉弄却不屈服,始终坚强而勇敢地活着。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就会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甚至会影响一生。
这段话激活了马云深埋在心里的理想和勇气,他决定重新参加高考,抓住人生中重要的这一步。
1983年,19岁的马云在第二次高考中再次失败。尽管数学成绩从1分提到了19分,但录取线还是高不可及。这让本还抱有一丝希望的父母都觉得:马云实在不是读书的料。他们一再劝马云:“你就彻底死了上大学的心吧,好好学门手艺,饿不着自己就可以了。”于是,马云又开始骑着那辆破旧的自行车,穿梭于杭城的大街小巷。
上世纪80年代初,日本励志电视剧《排球女将》热播,主角小鹿纯子“永不放弃”的精神,又一次激励了马云。他不顾家人的极力反对,开始复习准备迎接自己人生中的第三次高考。
1984年,20岁的马云走出考场。这次,他的数学考了89分。他考前用了最笨的办法,把每种题型都背了一遍。可即便如此,他的总分离本科线还差5分。这时候,命运垂青,由于英语专业招生指标未满,部分英语优异者获得升本机会,马云被杭州师范学院破格升入外语本科专业。
经历了3次高考之后,马云承受得起后来一次次创业的失败。
“一个人一定要有理想考上大学,一定要有理想在大学里待4年。一个人最需要学习的其实不是知识,而是学习的能力。”
这种“永不放弃”的信念,成为后来阿里巴巴成功的核心理念,也一次次让马云的事业绝处逢生。人们请他谈创业的秘诀,他经常说的话是:
“永远不要跟别人比幸运,我从没想过我比别人幸运,我也许比他们更有毅力,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们熬不住了,我可以多熬一秒钟、两秒钟。”
如果我能成功,80%的人都能成功。
2015年3月15日,有一段视频在微信上疯传,在德国汉诺威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的开幕式上,马云作为全球唯一受邀企业家代表用英语作主旨演讲。
随即,国内多个热门英语学习网站将其演讲作为视频和语音资料供网友学习。而此前,面对BBC等世界各大媒体采访时,马云都能应对自如。
马云的英语怎么会那么好?
上世纪80年代,体罚在家庭教育中很普遍,脾气火暴的父亲,恨铁不成钢,常对马云拳脚相加。英语给了马云宣泄和反击的武器:“爸爸骂我,我就用英语还口,他听不懂,挺过瘾,就学上了,越学越带劲儿。”
马云英语学得好,还跟他一位地理老师密切相关。这位女老师长得漂亮,大大的眼睛、白皙的脸庞。她教学方式独特,讲课让人如沐春风,大家都喜欢她。不爱学地理的马云也开始认真听课,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有一次,这位老师强调地理的重要性时讲了一个故事:她在西湖边遇到几个外国人问她关于中国地理的问题,她用英语流利作答。老师总结说:如果地理学不好,外国人问你中国地理知识,你答不上来,岂不给中国人丢脸?
那一天,12岁的马云兴冲冲地买了台袖珍收音机,从此每天听英文广播。
无意中马云还结识了一对来自澳大利亚的中年夫妇。他们对马云讲述了国外经济的迅猛发展。这向马云打开了一扇门,使他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一些经济意识和创业理念开始在他头脑里萌发。
马云自嘲说:“我从小是一个傻孩子,大愚若智,其实很笨,脑子这么小,只能一个一个想问题,如果谁连提三个问题,我就消化不了。”但从他学英语这件事来看,他有方法,有智慧,有勇气,实乃“大智若愚”。
进入大学后,马云不再是那个“无药可救”的“差生”,变成了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学生会每年的活动经费只有150元,马云用有限的这点钱举办了很多精彩的活动,无形中锻炼了他的领导、协调能力。后来还担任了两届杭州市学联主席,附近学校的人都认识他。
英语就像一根魔法棒,牵引着马云实现了一次又一次跳跃:因为英语好,他才进入了杭州师范学院外语系,才能在毕业后来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担任英语及国际贸易专业的讲师,才能创办海博翻译,才有机会去美国接触internet,也才有了后来的阿里巴巴。
他不只英语学得好,而且也教得好。
当教师时,马云提倡与学生之间互动,他的课轻松愉快,常常引得别班的学生来蹭课。同事们开课都不得不避开马云上课的时间。更可贵的是,马云特别关心“差生”,在他的班里,原来英语薄弱的学生最终都能用英语流利表达。
许多年后,马云说:“我自己觉得,算,算不过人家;说,说不过人家。但是我大学过得很成功,创业也成功了——如果马云能够成功,我相信80%的人都能成功。”
本文来源 | 《朝向心灵伟大的教师》
(《人民教育》精品文丛)
图片来源 | 网络
大夏精品
从社会的角度看教育
为校长教师打开新的窗口
找到怦然心动的“志业”
《朝向心灵伟大的教师》
本册主编 冀晓萍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年6月
本书汇集了近几年《人民教育》杂志关于教育界、文化界及商界名人的成长故事和教育故事,呈现教育名家是如何成长、如何总结教育的过去和展望教育的未来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商业巨子等行业精英对教育发出怎样的呼唤,力图为校长教师打开新的窗口,从社会的角度看教育。
一个伟大的作者是用生命来写作作品的,是用生活来实践作品的。诗的高下优劣,就看诗人思想品格修养志意的高下优劣。教古诗词,最该教给小孩子的就是,诗歌里诗人的美好心灵和品格。
我为什么愿意做教育学人?因为教育的丰富复杂,需要以研究者个体生命的全部丰富性去体悟、理解和表达,做教育学研究令人永远有学习的冲动。教育学人的生命会因此越发丰富、美丽和幸福。
教育要改变的是教师,教师必须有自己的思想能力,有自己的视角、视野,自己的联想能力,他才能向学生呈现一个吸引人的课堂。
叶澜、曹文轩、马云、严歌苓、苏童、叶嘉莹、迟子建、西川、于漪、朱永新……各行各业的精英谈自己的成长历程,谈对未来教育的呼唤……从社会学角度看教育,或许能为我们打开新的视角。
各位老师,您比较钦佩的其他行业人物是谁呢?您从他身上又得到了哪些关于教育的收获,留言分享一下吧
我们从留言中揪两个小可爱送《朝向心灵伟大的教师》这本书哦~
@@龙哥@呆萌
请以上三位老师后台回复您的联系电话和邮寄地址,《教师月刊》201905马上送到您手中哦~
• end •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